水火二將又稱「龜聖公、蛇聖公」,祀於鎮殿三上帝座前,為三上帝的「腳力」,分別為龜、蛇原形與將軍捧劍執印的法相。松柏嶺受天宮古時在天井溝渠處亦有蒼龜巨蛇棲息,隨環境開發,至今則偶見龜蛇出沒廟中。
水火二將原為遠古對北方玄武星宿「龜蛇交纏」崇拜的人格化,象徵宇宙間的坎離二炁,有守護陰陽交合的生殖崇拜之意。宋代《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》與《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》都敘述「真武神將敬奉天尊教敕,乃披髮跣足,踏騰蛇八卦神龜,部領三十萬神將…齊到下方,七日之中天下妖魔一時收斷」,顯見道教的宇宙觀裡,玄武龜蛇的形象就是玄天上帝秉北方坎離二氣的幻化,之後更透過《玄天上帝啟聖錄》正式賦予「天關曰太玄火精含陰將軍赤靈尊神,地軸曰太玄水精育陽將軍黑靈尊神」的聖號。
關於玄天上帝收服龜蛇為部將還有一些神話:
(1)道經《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注》記載,玄帝與六天魔王(水魔、火魔、旱魔、蝗魔、瘟魔、妖魔)戰于洞陰之野,魔王自恃坎(水)、離(火)二氣,幻化為蒼龜、巨蛇,變現方成,在與玄天上帝大戰時,被玄帝以神力躡於足下,不能變動,從此成為玄天上帝的腳力,變成玄天上帝的護法神
(2)神魔小說《北遊記》記載,真武在武當修行時,欲成仙道,但未去五藏之穢,妙樂天尊顯出神通,剖開他的肚子,將胃和腸挖出來,丟在岩石下,並將其肚子縫合。真武醒來自覺身輕,雜念全無,遂成仙道。而胃腸受了靈氣,年久月深,變為龜蛇二怪,在世上作惡害人,玄帝將其降伏後收為部將
(3)在稗官野史中提到玄天上帝出身的傳說,稱玄帝轉世為屠夫,因悔悟殺生太多,決心修道,遂自行切開腹肚,取出五藏丟在河裏洗淨。此舉感動上天,使他修成正果。但被他丟在河中的胃、腸,卻變成龜、蛇危害世人,後來玄天上帝將它們收服,鎮壓於腳底之下。當然小說故事,為道教人士所不取。玄天上帝足下的龜蛇二物,本來就是水火之精,又隨身侍衛左右,因此也就成為玄天上帝的象徵和代表,甚至是玄天上帝的化身,出現龜蛇多被當成是玄天上帝的顯靈,因此,古人自然就對龜蛇二物相對崇敬。
(4)龜將軍是玄天上帝左腳踩的神將部屬,法力高強。相傳玄天上帝喜歡宜蘭這個地方的特殊地理與風土人情,因此派遣他的得力特助,龜將軍化身龜山島在外海,蛇將軍化身蘭陽溪,共同守護宜蘭,龜蛇把海口。相傳,龜將軍人魚公主相戀,而她是海龍王最疼愛的小公主,公主怎麼可以和部屬相戀,可以嫁給更好的。但愛情來了,擋也擋不住。海龍王震怒,把龜將軍變成龜山島,人魚公主變成蘭陽平原的山,要他們兩個人天天遙望,卻天天、永不得相會。也傳說這對戀人常常流淚,也因此宜蘭平原經常下雨。
龜、蛇二將的形象特徵是:火精“真相赤蛇,變相青面、三目、金甲、兜鍪”;水精“真相玄龜,變相黑體、金甲、兜鍪”。明代武當山各宮玄帝殿內均有水火二將,明皇室奉送到武當山的神像中常有“火水一座”(即銅鑄鎏金的龜蛇交纏像),或“水一尊、火一尊”(當即具有人形特徵的水火二將站像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