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《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錄》應為明永樂年間道士編撰。一卷,收入《道藏》洞神部記傳類。本書記述明初修建武當山官觀時出現各種祥瑞,如黑雲感應、騫林應祥、樃梅呈瑞、神留巨木、水湧洪鐘等,皆繪成圖畫進呈朝廷。此本大致為明永樂時期刊本,後附《御制真武廟碑》。
武當宮觀在元末毀於兵火。明永樂十年秋,敕命隆平侯張信、駙馬都尉沐昕等統帥軍民二十余萬修建武當宮觀;又命正一天師張宇清選舉道士住持南巖宮、玉虛宮、五龍宮等處。本書記述在修建武當山時出現各種祥瑞,如“黑雲感應”,“榔梅呈瑞”等,皆繪成圖畫進呈朝廷,故書名“瑞應圖錄”。本書之末,附錄永樂十三年明成祖《御制真武廟碑》一篇,碑文讚頌真武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,讚助永樂帝肅清內難,“其有功德於我國家者大矣”。故敕令修建武當宮觀,永永祀神。又於北京建真武廟,為神攸棲之所。由此可見明成祖耗費民力修建武當,旨在利用真武神化其統治。
《序》
乃入武當山,修真內鍊,心一志凝,遂感玉清元君,授以無極上道。功滿道備,乘龍天飛,歸根覆位。顯名億劫,與天地悠久,日月齊並。武當舊名太和,謂非玄武,不足以當之,故名曰武當。蟠踞八百餘里,高列七十二峰,三十六巖之奇峭,二十四澗之幽邃。峰之最高,日天柱。境之最勝,日紫霄。南巖上出遊氛,下臨絕壑,跨洞天之清虛,淩福地之深官。紫霄、南巖皆有宮,又自南巖北下三十里,有五龍宮。又四十里,抵山趾,有真慶宮,俱為祀神祝厘之所,元末,悉毀於兵竇。荊榛瓦礫,廢而不舉。天啟我國家隆盛之基,朕皇考太祖高皇帝,以一旅定天下,神陰翊顯佑,靈明赫奕。肆朕起義兵,靖內難,神輔相左右,風行霆擊,其跡甚著。暨即位之初,茂錫景既,益加炫懼。至若榔梅再實,歲功屢成,嘉生駢臻,灼有異徵。朕夙夜祇念,罔以報神之休。仰惟皇考、皇妣,劬勞恩深,昊天罔極,亦罔以盡其報。惟武當神之攸棲,肅命臣工,即五龍之束數十里,得勝地焉,創建玄天玉虛宮。於紫霄南巖五龍,創建太玄紫霄宮,大聖南巖宮,興聖五龍宮。又即天柱之頂,冶銅為殿,飾以黃金,範神之像,享杞無極。神宮仙館,煥然維新。經營之始,至於告成之日,神屢顯像,祥光燭霄,山峰騰輝,草木增色,靈氛聚散,變化萬狀。眾目鹹睹,腮拜惜暗。榔梅垂實,加前數倍。九地啟秘,金杵躍出。陰陽儲精,玄質流潤。靈異紛員,莫能嬋紀。神之響應,有如此者。遂命道士為提點,主管各宮,飭嚴祀事,昭答神肌。上以資薦揚皇考太祖高皇帝、皇妣孝慈高皇後在天之靈,下以為天下臣庶祈近繁祉。雖然神之浮遊混茫,變化無方,此感彼應,無往不之,然非此無以達朕之誠,與系天下虔敬之心也。又配山川沖和之氣融結於斯,與神相為表裹,神之陸降,往來飄諷揮霍,顧瞻舊遊,豈不徘徊於斯者乎,則是宮觀之建,有不可無。謹書為文,刻碑山中。以彰神功,永永無窮焉。
永樂十六年十二月初三日。
《聖旨》
大岳太和山各宮觀,有修鍊之士,怡神葆真,抱一守素。外遠身形,屏絕人事。習靜之功,頃刻無問。一應往來浮浪之人,並不許生事喧聒,擾其靜功,妨其辦道,違者,治以重罪。有至誠之士,慕躡玄關,思超凡質,實心參真問道者,不在禁例。若道士有不務本教,生事害群,傷壞祖風者,輕則即時譴責,逐出下山。重則具奏來聞,治以重罪。
永樂十一年十月十八日。
《勑》
勑正一嗣教真人張宇清:武當天下名山,真武成道靈應感化之地。元末,宮觀悉毀於兵,遂使羽人逸士修鍊學道者,無所依仰。朕積誠於中,命創建宮觀,上以資薦皇考、皇妣在天之靈,下為天下生靈祈福。俾雨旸時若,災沴不生。年谷豐登,家給人足。今宮觀告成,神明屢顯休應,圓光煜'燦,五色燦爛。神像昭彰,見於光內。觀者數十萬人,鹹加嘆異。已賜名日玄天玉虛宮。太玄紫霄宮。興聖五龍宮。大聖南巖宮。然此名山勝境,必得高人羽士,以住持看守。大聖南巖宮,已嘗令右正一孫碧雲為住持外,其三處,爾即選有道行者,各二人為住持。別選至誠敬謹道士,每處各五十人看守。如一時選揀不如數,隨爾所選得若幹人,就分派四處看守,精進修行,興隆道教。故勑。永樂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。
勑隆平侯張信、駙馬都尉沐昕等:今正一嗣教真人張宇清,舉保道士,分派各官。道官任自垣,道士邵慶芳,為玄天玉虛官提點。高道周惟中,兼提點,林子良為副宮。興聖五龍宮,以李時中為住持,道士昊繼祖為提點。太玄紫霄宮,以李幽巖、胡古崖為提點。大聖南巖宮,已命右正一孫碧雲住持,以王一中為提點副之。各處宮名,只依此劫為定,用報汝知之。故勑。永樂十一年九月十一日。
勑五龍宮全真道士李素希:昔者,高真學道於武當名山,折梅枝寄樃樹,且祝曰:道成,此枝即活,花實而熟。後果如其言。自是,以驗歲之豐歉。太平歲,豐花實而繁。其遇歲歉,花而不實。今樹尚存,問諸故老,久無花實。比者,爾素希以實數百,遣人來進,誠為罕得,莫非以爾精誠所格,祝厘國家,故能感動高真降此嘉祥,以兆豐秾也。茲特遣道士萬道遠,資香詣高真道場焚炳,以答神既。並以彩段一,表裹紛絲衣一襲,鈔四十錠,賜爾,爾其恪盡乃心,以祈茂祉。故勑。永樂三年六月十九日。
勑五龍宮全真道士李素希:去歲,高真效祥,樃梅成實,已兆歲豐。爾遣人來進,今歲覆然,誠為難得。稽之於古間,或一見,尤以為希遇。蚓茲二年,兩見其實,皆由高真斕衛國家,爾輩精意祝厘所致。茲特遣道士陳永富,資香詣高真道場,以答神靈。並以彩段一,表裹紛絲衣一襲,鈔四十錠,賜爾,宜益茂精勤,以臻至道。故勑。
永樂四年七月初五日。
《黃榜榮輝》
國朝劫命隆平侯張信、駙馬都尉沐昕,統率軍夫二十餘萬,動建武當山宮觀。聖諭詳明,具載黃榜。永樂十年秋九月庚子之吉興工,首以黃榜揭於玄天玉虛宮前通衢之上,覆以巍亭,護以雕檻,丹漆絢耀,照映山林,使凡官員軍民過於亭下,莫不肅敬。伏睹動諭,則知興建宮觀之盛,發於皇上誠心,特以昭,答神明顯佑國家之惠。上薦太祖高皇帝、孝慈高皇後在天之靈,下為天下生靈祈福,豈不重且大哉。於是,州之人民,扶老擁幼,駭而聚觀。盈街塞途,傳聞四方。雖探山窮谷之民,以及道釋,亦皆相率爭睹。其長老,莫不嗟嘆,以為自有生以來,所未嘗見。是後,亭上常有榮光燭天,祥雲旋繞,霞彩交輝,珍禽仙鶴,飛鳴翔集。侯與駙馬,下逮士庶,於是鹹相慶曰:歷代興建宮觀,無若今日之盛,宜其天人協應。禎祥若此,誠為聖朝之盛事,萬世太平之休徵。謹因圖其實,並以謄寫勸諭於其亭上,使萬代之下,鹹知有所敬仰雲。
《黑雲感應》
國朝動建武當山宮觀,皇帝御制祭文,遣隆平侯張信、駙馬都尉沐昕,昭告於北極真武之神,其恭且嚴如是。侯等奉命以來,夙夜惟謹。永樂十年秋九月至武當,以是月十八日庚子吉,致告將事。夜侯與駙馬,率各官齋被,宿於玄天玉虛宮。至期,陳設於正殿之基,侯等虔恭肅畏以入即事。是時,天地開明,月星朗耀。仰見黑雲,自西北起,大如車輪,來覆山巔,相去一丈許,將升將墜,若往若來,盤結旋繞,倏忽之間,變化莫測。隱隱中,有雷電之震作,旌幢之微露。久而不動,神靈赫然臨之在上,來鑒來故。祀畢,即忽不見,四氣朗清,寂無遺響。眾皆目睹其事,莫不驚異起敬,以謂斯皆皇上興祠報神發乎誠心,大小之臣,懼聽奉命,故祭告之日,感格神明顯茲靈應。敬跡其實,為之記述焉。
《騫林應祥》
世傳武當山騫林葉,能愈諸疾。自昔以來,人皆敬重,未始有得之者。永樂十年秋,朝廷命隆平侯張信、駙馬都尉沐昕,劫建官觀。明年,春氣始動,草木將蘇,先是天柱峰有騫林樹一株,萌芽茁秀,細葉紛披,瑤光玉彩,依巖撲石,清香芬散,異於群卉。於是護以雕闌,禁毋褻慢。不旬日間,忽見玉虛南巖紫霄,及五龍等處,忽有騫林樹數百餘株,悉皆敷榮於祥雲麗日之下,暢茂於和風甘雨之問,連陰積翠,蔽覆山谷。居民見者,莫不驚異嗟嘆,以為常所未有。四方之人聞之,亦競趁來觀。及其仙葩競秀,紅光滿林。凝霞照日,炫耀人目。珍禽翠羽,翔集其上。嘹喨喧啁,晝夜不去。觀者愈起敬焉。至是,綠葉舒齊,馨香馥郁。侯與駙馬相謂日:騫林葉尤能愈疾,自古雲然。況今年之樹,發生繁盛,豈非天真顯化,以彰其靈。謹用采摘,進獻於朝。仍附著啟聖錄,庶以揚其異焉。
《水湧洪鐘》
國朝勑命隆平侯張信、駙馬都尉沐昕,勃建武當山宮觀。永樂十一年五月十六日晚,湘潭縣民人劉忠等,舟行至光化縣洋波灘,忽遇黑風驟至,雷雨交作,舟不得行,吹泊岸下。須臾風止,見一大鍾湧出水上,形制高廣。於是,眾皆合詞禱曰:忠等將欲載送幹武當宮觀,以顯神靈,願賜吉卜。即如所禱,遂載以行,順風恬波,連兩晝夜至均州。是時,隆平侯與駙馬都尉,聞而喜曰:是鍾湮沒已久,當武當興觀之日,而出於水中,豈非有神明默相之。將以鳴茲山之盛,為萬古靈異之徵。於是具鼓吹迎,送玄天玉虛宮,永奉晨夕香火。仍為述其事,庶傳永世不朽雲。
國朝勑建武當山宮觀,命隆平侯張信、駙馬都尉沐昕總其事。永樂十一年五月二十有五日,修理大頂銅殿。是日,圓光現自澗泉之下,乘虛而升,五色燦爛,照耀山谷。光中覆現天真聖像,身衣皂袍,披發而立,下有祥雲擁護。
永樂十一年五月二十有五日,光中聖像覆現於大頂前,披發而坐,有二天神拱侍左右,若應對之狀。又有二神立於前,下有祥雲擁護。
永樂十一年五月二十有六日,大頂天柱峰,圓光再現,光中覆有聖像,二天神隨立於後,下有白雲擁護。
永樂十一年六月二十有一日,紫霄宮修理福地。是日,官前五色圓光現顯,見聖像坐於其中,左建早旗,飛揚晚藹,有一天將執之。右一將捧劍而立。下有白雲擁護,雲中覆見龜蛇盤旋者。久之,自時厥後,顯化無窮。在山官員軍民二十餘萬,仰見茲瑞,莫不起敬,鹹歡欣踴躍,而相慶曰:斯皆皇上誠心,感格天真顯應,故錫此嘉瑞。自生民以來,未有盛於今日,寔為國家萬世太平之徵,天下蒼生之福。謹用依序圖其事如右。
永樂十一年八月十有七日,彩繪大頂殿宇。是日,黑雲擁護五色圓光,內現聖像,左右有二天神侍立。
永樂十一年八月十七日,大頂前光中,再現聖像,身披皂袍,兩袖飄舉,若風動之。前有一神捧劍導引,後一神侍從。
永樂十一年八月十七日,光中三現聖像,前有一神導引,後一神捧印侍從。
永樂十一年八月十七日,光中四現聖像,前有一神捧劍導引,後一神執皂旗侍從。
永樂十一年八月十七日,光中五現聖像,坐於黑雲之上,左右有二天神侍立。
永樂十一年八月十九日,宇完成。是日,有五色圓光,內現天真聖像,下有黑雲擁護。
永樂十一年八月十九日,光中覆現聖像,後有一神侍從。
《御制真武廟碑》
朕惟凡有功德於國者,無間於幽冥,必有酬報之典。天人之際,理一無二。惟北極玄天上帝真武之神,其有功德於我國家者大矣。昔朕皇考太祖高皇帝,乘運龍飛,平定天下,雖文武之臣克恊謀佐,實神有以相之。肆朕肅靖內難,雖亦文武不二心之臣,疏附先後,奔走御侮,而神之陰翊默讚,掌握樞機,斡運洪化,擊電鞭霆,風驅雲駛,陟降左右,流動揮霍,濯濯洋洋,繽繽紛紛,翕欿恍惚,跡尤顯著,神用天休,莫能紀極。今夫臣鄰之功,揆厥上下,凡近易見,故報之亦易。若夫神之宏功偉烈,行乎天地,統乎陰陽,充周普遍,幽深玄遠,窈乎莫測,浩乎難窮,而報之為實難。不有為永久之圖,則亦無以稱朕之心焉。嘗以武當山神之修真凝道,超舉升化之地,已命創建宮觀,永永祀神,上以資薦皇考、皇妣在天之靈,下為天下生靈祈豐年,綏福履。自經始至於告成之日,神顯靈應,嘉生屢臻,異睹殊觀,千態萬狀,言難罄述,筆莫殫紀,雖有善巧者,亦莫能形容其仿佛也。稽諸載籍,曠乎前聞。夫以神之昭貺於朕者又若此,抑朕覆何以為神之報哉?其不尤難矣乎!顧惟北京,天下之都會,乃神常翊相予於艱難之地,其可無廟宇為神攸棲,與臣民祝祈倚庇之所。遂差吉創建,崇殿修廡,締搆維新,亢爽高明,規模弘邃。神靈感孚,來遊來止,星麾飆馭,飄飖旃旎,儼然視瞻,歲時蠲潔,以虔祀事,庶幾朝夕,神保無𭣧。雖然,神之佑相於朕者,固不系乎報不報,而朕心之拳拳不巳者,故無所用。其至,惟盡其誠而已。然則神之為貺,亦豈啻此而止。覆而為雲,澤而為雨,鼓之為雷霆,明之為日月,驅祅殄沴,無水旱劄瘥以生。夫萬物者,其蔭庇於吾民,又豈有窮乎?於是為文以記之,並系以詩曰:先天始氣五靈君,玄老太陰實化成。察微知遠生神靈,修真內煉心志寧,潛契太虛感玉清。功滿道備乘龍行。歸根覆位以顯名,天地悠久日月並。神昭功德翊我明,手握化機佐運興。武當毓秀何崢嶸。琳宮仙館敞瑤瓊,用報神貺表孝情。神敷嘉錫備休征。翼翼寢廟建北京,人僥貺兮神𢄐帡。晨鐘暮鼓聲鏗鍧。神之來兮風泠泠。駕飛龍兮驅流星,飄翠蓋兮翳霓旌,八鸞九鳳先後迎。倏而來兮忽而升,劍光吐納陰陽精。焱為電兮擊為霆,陶鑄萬匯無留停。祥風甘雨宣和平。高宜黍兮下宜粳,祛祅蕩劄民物亨。清酤進兮肴核馨,報萬祀兮毖一誠。永樂十三年八月十三日。
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錄
流九